这一问,周围几人登时安静下来,面面相觑。
是啊,皇帝没了,总得有新皇登基,否则国家怎么运转?
坐在角落的一名灰衣老人放下酒盏,缓缓开口道:
“谁来继位?哼,如今满朝上下,满城内外,除了杨丞相,还有谁担得起这皇位!”
众人闻言,一片默然,随即纷纷点头称是。
“不错!”
瘦高汉子压低嗓音说道:
“杨丞相神机妙算、文韬武略,这些年若非他和诸葛丞相筹谋,我蜀汉哪能撑到今日?”
“尤其是近来,杨丞相亲率大军东征江东,一举平定吴国,使我巴蜀子弟免受东吴侵扰,更平息了江东粮荒,救万民于水火。”
“这样的功绩,古往今来哪个臣子能比?”
“就是!”络腮胡激动地一拍大腿。
“还有昨儿个,要不是杨丞相突然赶回,朝堂险些让那阿斗给翻了天!”
“如今丞相对于朝中这些奸臣该杀的杀,该办的办,一片清明。这样的能人,可不就是咱们蜀汉的擎天玉柱!”
几人你一言我一语,纷纷称颂杨仪的功德威望,语气间对刘禅毫无惋惜,更多的是对杨仪的敬服与感激。
中年文士捋须道:
“诸位说的是。当今天下,能担当大任者,唯有杨丞相!”
“国不可一日无主,我看杨丞相理当顺应民心,即刻登基为帝,方能安定人心,承继汉室社稷!”
他话音落下,众人齐声称是:
“对!拥戴杨丞相为帝!”
“眼下朝野上下也是这般想法吧。”
灰衣老人呵呵一笑,眯眼说道:
“听闻城里许多士族官宦昨夜便开始准备上书,联名请丞相登基呢!”
人群中爆发出一阵低低的兴奋议论。
显然,“杨仪即皇帝”已成为广大蜀都百姓心中的共同期盼。
刘禅这个庸君的死亡不但未引起什么悲戚,反而让人们感觉到拨云见日的轻松:乱源已除,真正能担大任的英雄人物,将引领他们走向新的希望。
清晨的阳光洒在成都宽阔的街道上。
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百姓们议论纷纷,神情间竟透着几分振奋和期待。
对他们来说,阿斗的死并非国之不幸,反而意味着蜀汉将迎来明主。
很快,一阵鸣锣声打断了众人的谈话。
一队士兵沿街张贴告示,高声宣读朝廷颁下的新令:
“奉丞相令,前蜀汉皇帝刘禅,自缢身亡,其生前愧疚,已退位让贤于天下。
有遗诏为证,丞相杨仪不忍社稷无主,将于日内召集群臣,共议新君登基大典。望周知!”
街巷上围观百姓听到这里,无不欢欣鼓舞,纷纷拍手称快:
“好,好啊!这下我蜀汉有救了!”
他们脸上写满喜悦,对即将到来的新朝新气象充满了向往和信心。
民心所向,杨仪顺应了时代的潮流,而刘禅的名字则迅速被人们遗忘在昨日的尘埃中。
两日后,成都皇宫大殿之上,再次汇聚满朝文武。
不过与往日不同的是,宝座上不见皇帝身影,大殿中央也不设御案。
取而代之的,是丞相杨仪一身朝服,执简持笏,站在御座前主持朝会。
群臣分立两旁,神情肃然恭敬,不敢有丝毫逾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