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音落下,殿内鸦雀无声,唯有烛火在风中摇曳,映得刘轩耳尖微微发红。
“主公英明!” 众人齐声回应,声浪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。
刘轩愈发不自在,匆忙背手踱步,试图掩饰窘迫:“闲话不多说,最近可有大事发生?”
荀彧踏出一步,玄色广袖拂过案几上堆叠的竹简:“主公,益州牧刘焉刚差人送来文书。”
只见荀彧展开一卷泛黄的绢布,烛火映得字迹忽明忽暗。
“信中询问诸葛亮大军在南蛮战事结束后,是否会班师回益州,亦或是另有调遣。”
刘轩不耐烦地挥了挥手,袖中玉佩相撞发出轻响:“刘焉向来首鼠两端,此事不急。且先放下,还有其他要事吗?”
“自然有。” 荀彧深吸一口气,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竹简边缘,“自上月起,大汉十三州中基本上都遭逢大旱。还有的州郡,树皮皆被啃食殆尽,流民扶老携幼,沿路哀鸿遍野……”
荀彧的声音渐低,殿内气氛愈发压抑。
“所幸主公此前命各地修建水利、囤积粮草,加之从倭国、外族三国收缴的物资陆续运抵,如今并州、冀州等地已开设粥棚,每日可救济流民十万之众。”
刘轩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,却又突然想起什么,猛地抬头:“那其余州郡呢?”
荀彧与戏志才对视一眼,后者默默后退半步。
“回主公,” 荀彧的声音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,“其余州郡并无主公这般未雨绸缪的部署。豫州刺史已上书称,州内半数城池开始人相食……”
荀彧话音未落,刘轩已重重捶在案几上,震得竹简哗啦啦散落。
“都是我大汉子民!” 刘轩来回踱步,靴跟踏得青砖作响,“我早该料到!”
刘轩猛地转身,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,如困兽般扭曲,“这些事,陛下可知道?”
陈宫微微拱手,神色凝重道:“回主公,此次旱灾席卷整个大汉,消息早已传遍天下。陛下虽居于并州,这般大事,岂会不知?”
陈宫的目光扫过殿内摇曳的烛火,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,“只是陛下这些时日,似乎并未对此事做出特别指示。”
刘轩眉头紧皱,踱步到悬挂着大汉舆图的墙边,指尖重重划过青州、豫州的位置:“陛下在我并州,亲眼见过粮仓的存粮如山,也知晓我们有能力救济四方。难道他就从未提及,让我调拨粮草去救助其余各州郡?”
刘轩的声音低沉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,殿内的空气仿佛都随之凝固。
此言一出,众人面面相觑,一时间竟无人敢开口。